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面临挫折,有时被迫处于焦虑、担心、紧张等负面状态下。但是,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而得不到缓解,人们就可能会出现焦虑障碍。
我国调查显示,焦虑障碍在白领人士之中非常常见,工作压力、人际竞争、遭受批评以及感情问题都是引发焦虑的重要因素。其实,焦虑障碍中,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名字并不为常人所知,但是其对人体身心产生的危害却非常多。那么,广泛性焦虑障碍有什么表现呢?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呢?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特征即患者经常产生持续的、全面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和过度焦虑感,患者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具体就是指患者可能会对日常琐事和一些指向未来的事件产生过度害怕和担忧,从而导致其失眠多梦、注意力集中困难、易激惹等状态的产生,还可能造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出现出汗、恶心、心慌、心率加快等不适,甚至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性欲冷淡和晕厥感。
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首先要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的药物治疗,待药物治疗结束后,患者则进入康复期,这时医生就需要帮其增加心理干预,以便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常用的心理干预包括4种:
1. 心理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应对能力及本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和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以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情绪障碍和认知偏见等问题,可有效减少病情复发,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2.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掌握识别该病复发症状的能力,还会了解到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作息安排,避免精神刺激,并加强体育锻炼,这些都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 放松训练。患者可通过腹式呼吸,打破“焦虑-呼吸急促-更焦虑”的恶性循环,每次训练30分钟。放松练习可以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生理变化,最后患者可达到全身心放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焦虑情绪,并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4. 家庭干预。医生鼓励患者家属尽最大可能参与到治疗中,帮助患者向恢复健全的社会功能的方向努力,重获幸福生活。
作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主任施忠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门诊党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蒋平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